2022年10月15日星期六

 英文诗作〈核子竞赛〉张贴于《高地公园诗脸书页》,2022.10.15



〈核子竞赛〉


整个世界

停止呼吸

在起跑线上


黑色的信号枪

高高举起

对着太空的黑洞

火辣的喉咙

一个按捺不住的咳嗽

正伺隙窜出


附注:此诗首段借用台湾诗人罗门的『只能跳两跳的三级跳』中的诗句。


Poem Nuclear Competition is posted on Highland Park Poetry's Facebook page. 2022.10.15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611747747207963&set=a.579194347129970

2022年10月8日星期六

如何看待当下的诗评?

 如何看待当下的诗评?

 

由于网络的发达,诗人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互动也日益频繁密切,这当然是好事。但网路上发表容易,发表量大,又很少经过筛选,一般读者面对浩瀚如汪洋般、良莠不齐的网络作品,不免会感到茫然。而作者本身,如果只满足于网络上一时的发表欲,既得不到严谨的批评又不肯认真学习反省,究竟能维持多久或发展到什么程度,也值得怀疑。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作者与读者之间桥梁的评论家,便显得特别重要。但评论家本身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与正确的认知,面对排山倒海般的网络作品,恐怕也会有无从下手的感慨吧?

 

几年前有访问者对部分诗评家不安於位,反过来从事诗创作,颇有微言,更怀疑那些诗作水平与诗评水平差距甚远的,是否真的懂诗或有资格评诗。下面是我的答复:

 

对於一个诗评家来说,从事诗创作可能是一种很重要的体验与修养。从自身创作的甘苦中,他也许能更深切地领会到诗人的创作历程与作品的成败得失。我不赞同的是他们把那些可称为习作的东西拿出来公开发表。那些眼高手低的作品常使我连带地对他们本来有相当水平的评论都感到不安起来。就如同当我们看到一位评论家对两首天差地别的作品都给予同样热情洋溢的评价与赞许时(这类评论除了让被评者得到一点轻飘飘的感觉外,对提高读者与作者的眼光与品味没什么帮助),我们不免要怀疑,究竟是他对诗的好坏缺乏鉴别的能力呢,或只是为了人情甚至物质上的一点好处而发出违心之论?

 

总之,我认为一个评论家不但要对读者及作者负责,更要对自己及历史负责。

 

2022年10月7日星期五

《詩菲華》王勇等唱和非馬的鳥籠〉,聯合日報,2022.10.8



鸟笼

 

打开

鸟笼的

让鸟飞

 

 

把自由

还给





 诗梦枫桦(第58期)

http://www.ccpoetry.org/shimengfenghua2022/smfh202210/shimengfenghua2022.10.html#_Toc115267667

 汉英双语诗〈余震〉刊登于《芝加哥时报》2022.10.7



〈余震〉


被大怪手

从瓦砾中挖出的 

血肉横飞的 

惊痛 

仍在那里 

扑扑抽搐颤动 


它们的震幅

远远超出里克特级数 

震央 

就在我们的心窝上  





AFTERSHOCK


The bloody mutilated 

terror

dug up from the ruins

by an excavator

still lies there

trembling


with intensity 

exceeding the Richter scale

its epicenter

right in our heart